左权将军:从黄埔精英到抗日英烈,若在55年授衔会获何军衔?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,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的牺牲令人痛惜,他是我党在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。许多军事爱好者都曾思考过:如果左权将军没有牺牲,在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,他会获得怎样的军衔? 早年经历:从湖南醴陵到黄埔军校 左权1905年3月出生于湖南醴陵,幼年丧父,由当地乡绅刘建喜(军阀刘建绪的弟弟)抚养长大。17岁时,他考入县立中学,在校期间结识了蔡申熙、宋时轮等后来著名的革命将领。 醴陵地处湖南东南部,与江西接壤,是秋收起义的重要地区之一。当时,醴陵还走出了不少军政要人,如北伐名将程潜、湖南军阀何键,以及何键集团的二号人物刘建绪(左权的养父之兄)。 1923年12月,左权南下广州,考入程潜创办的广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。这所学校专门招收湖南籍学生,左权与陈赓、宋希濂等人成为同学。后来,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,左权也正式成为黄埔一期生,并在陈赓、周逸群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。 军旅生涯:从黄埔到苏联,再到红军 1925年2月,左权从黄埔军校毕业,先后担任教导团排长、连长,随后调任程潜的攻鄂军卫队连长。同年年底,他被组织派往苏联深造,先后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。 由于留学苏联,左权未能参加北伐战争。在他出国前,他的黄埔同学陈赓已是唐生智部的特务营营长,徐向前则在冯玉祥部担任参谋。而他的养父之兄刘建绪此时担任第35军第2师师长,彭德怀则是该军第1师的团长。 1930年6月,左权学成归国,进入闽西苏区,担任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。当时,他本可凭借家族关系进入国民党军队——他的伯父刘建绪已是湖南省保安副司令兼第28军军长,在湖南军政界举足轻重。但左权毅然选择投身革命,站在人民一边。 红军时期:从参谋到军长,再到军团参谋长 1931年初,左权调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作战参谋,后升任参谋处长。他成功策划了宁都起义,使国民党第26路军投奔红军,因此被提拔为红五军团第15军政委,后兼任军长。 1932年5月,因被举报保存错误文件,左权被撤职,调至红军学校任教。1933年12月,他复出担任红一军团参谋长,协助军团长林彪、政委聂荣臻指挥作战,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中多次击败国民党军。长征抵达陕北后,因林彪调任红军大学校长,左权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职务。 抗战时期:八路军的核心指挥者 1937年8月,红军改编为八路军,左权任副参谋长(参谋长为叶剑英),随军东渡黄河,参与对日作战。他先后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和忻口战役,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。 值得一提的是,此时他的伯父刘建绪担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集团军总司令,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平级。但刘建绪的部队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,最终退出前线。 1940年2月,左权兼任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及第二纵队司令员,并组织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。 壮烈牺牲:为掩护战友而倒下
展开剩余30%8. 徐向前(总参谋长) 9. 左权(第一副总参谋长) 10. 叶剑英(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) 当然,历史无法假设,但左权将军的军事才能和革命精神,无疑值得后人永远铭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